废怯少女@Yann

你可知道用第一人称的好处

现在的人啊,常识真是过于匮乏了。

青年如是说。

在酒吧打工的少年人仔仔细细擦一个干净透明的漂亮玻璃杯,并不想理会眼前这个一杯酒坐了一下午的神神叨叨的客人。嗯。少年发出声音,姑且算作回应。

于是青年接着说了下去,常识……过于缺乏常识。现在的人为什么连最基本的事都不愿意去了解呢?

酒吧长久以来人烟稀少,少年实在无法再狠下心擦最后一个越擦越薄的玻璃杯了,只得抬起头,不情不愿地回应对方,嗯。缺乏常识。那又有什么所谓呢?

有所谓。该有所谓的事还是有所谓的。虽说这是理所当然的。青年说这话时的语气也是那样理所当然。然后他就向少年提出了问题,譬如说,你知道写作的时候用第一人称的好处吗?

少年怎答得出来?这不免勾起了少年的兴致,然而又觉得这既不影响打工,当然是无所谓的怎么样都好的事。少年极尽可能地控制住自己面上的表情,少年人的倔强和真正无所谓的怎么样都好的可怜自尊心使得他内心宛如上个世纪的文豪笔下缠绕纠结的人物般念着冗长乏味的落寞独白。表面上是不为所动的,少年的手指却出卖了他。手指在干净光滑的吧台桌面无意识地蹭啊蹭,如一支慵懒独舞。

这一切都没有被“声称拥有足够常识”的青年所观察到。他只是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从本质上来说,用第一人称创作可以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想想看?想想看吧!人类可是人类,妄想用上帝视角写东西才是最不顺手的吧。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哪怕有人忽然指出这其中不可避免的漏洞,作者只要摊着手,故作无辜地说,我写的可是人类啊,他或者她的逻辑出现漏洞又有什么问题呢?虽然听起来很无耻的样子,但没有“创作者本来就是人类而不是完美无缺的神明”这种理所当然的常识的读者才是有问题的不是吗?

少年内心略有波动,却故意打了个乏味的哈欠。幸好青年没有介意——青年甚至完全不在意他的听众。

所以说嘛,常识。是吧?青年摸了摸鼻子说,还比如,有这么一个好处。第一人称净讲“我”啊“我”的,净是一个人的视角,一个人的内心独白,读者获取的信息量受限,反而更能够代入自身。这不也是常识吗?譬如说你看了一本书……

青年在少年眼前用手比划了一个差不多大小的长方形。

我今天感冒了。换季感冒并不奇怪嘛!天气冷热干湿就那么忽然变化了,鼻子敏感起来,鼻炎就犯了;一犯鼻炎,耳鼻喉连着的,脆弱的咽喉就跟着发炎了;我真是倒霉,鼻子敏感,咽喉脆弱,就常常发炎发到感冒。食欲全无,这样感冒怎好呢?

不知不觉间,少年完全陷入了青年的叙述中。

吃饭少了,天又凉了,人又感冒了,胃也跟着病变发炎了。总之就是这种事。我——套用那俗套的比喻——脑袋里好似一滩黏黏糊糊的浆糊。鼻子塞住了,只好那嘴呼吸——还是得套用实用又俗套的比喻——像个要吐泡泡的金鱼一样。你看,如果作者这么说,读者就很容易跟着张开嘴呼吸。

正是在这个时候,偷偷闭上嘴的少年才意识到自己完全陷入了那人期待他坠落的陷阱,甚至真心开始认为自己没有那些无所谓的怎么样都好的于打工无益的“常识”是非常可耻的。

那当然并不可耻。

可耻的当然是设下陷阱又不理会落网猎物的失职猎人。

作为一个失职猎人,青年一口干下神神叨叨一下午只点了一杯却直到刚才还一口没喝的朗姆酒。这样说来似乎是青年才是更没有常识的那一位,不过现在怎么样都好。说什么都没有一个穷逼一口气喝下所有酒这件事来得爽。哪怕那杯酒中的冰块早已融化酒味变淡温度变高口感更差了。对穷逼来说是没有那么多常识的。没有。

你看,没有常识。穷逼青年还在和变成了傻逼的少年逼逼叨叨。现在的读者有哪一个能有常识到看到一个作家写了吐泡泡的金鱼就能知道作家感冒鼻塞了呢?




THE END

评论

我不是写鬼故事的人,我是鬼。

© 废怯少女@Yann | Powered by LOFTER